“花開北京”賞春系列活動于上周啟動,,京城214處特色賞花地迎來眾多游客。明媚春日里,,北京滿城繁花,。山桃花、櫻花,、牡丹,、郁金香、西府海棠……不斷檔的“春花頂流”讓市民大飽眼福,,沉浸在賞花的喜悅中,。春日的繁花盛景,見證著北京花園城市建設(shè)的腳步,。
昔日賞花是“家庭大事”
新中國剛成立時,,北京森林覆蓋率僅有1.3%,到處是荒山禿嶺,。道路上連樹都不多,,大規(guī)模花叢在公園里也難得一見,,人們想賞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,。
▲1954年春,十五中學(xué)生到頤和園賞玉蘭,。王可信攝
市檔案館資料顯示,,1949年北京僅有公共綠地766.67公頃,,種植各種樹木不足8萬株?;颈揪蛬蓺?,再加上缺乏精心養(yǎng)護(hù),所剩更是不多?,F(xiàn)在隨處可見的早春觀賞花卉玉蘭,,在當(dāng)時的北京十分金貴,只有在皇家園林或古寺才能看到,。1955年,,大覺寺、潭柘寺,、碧云寺,、頤和園和北海公園等地的玉蘭加起來不過10余株。由于北海公園的玉蘭種植在慶霄樓前,,為了便于游人觀賞,,花開時慶霄樓也會開放一周。(1955年4月17日《北京日報》3版,,《玉蘭花開》)
▲1955年4月17日,,《北京日報》3版
當(dāng)時,京城最著名的賞花地當(dāng)屬中山公園,,這里以廣植花卉聞名,,尤以牡丹、芍藥為最,。園中的唐花塢四季常辦各種花展,,即使是初春時節(jié),這里也能看到蘭花,、茶花等南方花卉,,每每吸引大量游人。(1962年4月8日《北京晚報》2版,,《中山公園賞春》)由于可賞春花的地方不多,,去公園看花是北京人的“家庭大事”,大人一說去賞花,,孩子們能提前興奮好幾天,。每年4月春游高峰時,為了讓更多游人賞到綻放的鮮花,,陶然亭,、天壇和香山等公園還會延長游園時間。(1964年4月19日《北京日報》2版,《許多公園延長游園時間 頤和園白玉蘭新花初放》)
▲1962年4月8日,,《北京晚報》2版
美化城市離不開種植花草,,從上世紀(jì)50年代開始,園林部門先后派人到山西,、察哈爾,、哈爾濱等地搜集到多種花苗,帶回北京,。1953年,,北京苗圃里已繁殖出120多個品種的花木,其中有雪白和深紫的丁香花,、紅粉的榆葉梅,、淡黃的迎春花、多刺又美麗的玫瑰等,。1956年“五一”前夕,35萬株鮮花先后栽植在首都的街頭和公園里,,那些盛開著黃白藍(lán)色花瓣的三色堇,、淡黃的金盞,還有小巧的春菊等草花,,點綴在高大的綠樹間,,格外漂亮。(1956年4月26日《北京日報》1版,,《首都街頭一片新綠》)
陶然亭,、龍?zhí)逗⒂駵Y潭等公園進(jìn)行疏浚整治后,,鋪上了草栽上了花,,模樣大變。西郊長河畔的紫竹院公園,,連續(xù)兩年栽植桃,、杏等花木4000多株;陶然亭沿著湖岸修建了平整的園路,,在草坪上栽種了刺梅,、紫荊、榆葉梅等花木,,還在中央島上栽植了玫瑰,,將其命名為“玫瑰島”。(1961年4月25日《北京日報》2版,,《陶然亭植樹種花》)
天壇公園過去以高殿古柏著名,,花卉并不多。1960年,,公園開始籌建月季園,,三年建成20畝,,成為當(dāng)時華北地區(qū)最大的開放型月季園。1963年5月,,月季園迎來了第一個盛花期,,在植物單一、開花植物少的年代,,這個消息一時轟動京城,,引得數(shù)以千計的市民爭相前往賞花。(1964年5月28日《北京晚報》2版,,《天壇公園月季花開》)
象征中日友誼的櫻花落戶北京
眾所周知,,櫻花是日本的國花。1972年,,中日邦交恢復(fù)正?;瑫r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我國贈送了近千株“大山櫻”樹苗,。這批櫻花后在北京,、西安等地安家落戶,,開出絢麗的花朵,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,。(1972年10月29日《北京日報》3版,《日本國民贈給中國人民的樹苗運抵北京》)
▲1973年2月25日,,《北京日報》 4版
當(dāng)時,在周恩來總理的提議下,,這批櫻花被分別栽種到天壇,、陶然亭,、玉淵潭、北京植物園和日壇公園內(nèi),。在園林工人的精心養(yǎng)護(hù)下,每到春光明媚的時節(jié),,公園里的“大山櫻”就會綻放。
▲1973年,,孩子們在觀賞日本贈送的櫻花樹幼苗。
1981年,,移居到天壇公園的30多株“大山櫻”已從1米多高長到4米多高。入春后,,不斷有來自工廠、機(jī)關(guān),、學(xué)校及市民個人的電話打到公園,詢問“大山櫻”的生長和開花情況,?;ㄩ_時節(jié),,中外游人常圍聚樹旁賞花娛樂,。(1981年4月12日《北京晚報》2版,,《天壇公園大山櫻第七次吐蕊開放》)
櫻花好看樹難栽,。其實,北京的氣候并不適合櫻花生長,,櫻花喜愛空氣濕潤和酸性土壤,而北京的春季往往干燥多風(fēng),,土質(zhì)也偏堿性,。
為了能讓原本水土不服的櫻花適應(yīng),自1973年玉淵潭公園栽植“大山櫻”后,,工作人員一直就沒有中斷過技術(shù)攻關(guān),如對栽種土壤的處理,、保障有效越冬防寒等。公園還特意為櫻花營造了一個臨水背山的小氣候,,濕潤,擋風(fēng)寒,。(1998年4月10日《北京日報》6版,《為了櫻花在京盛開》)
1978年,,“大山櫻”始花。隨后,,玉淵潭公園開始研究播種繁殖,。1985年前后,公園對“大山櫻”的養(yǎng)護(hù)栽植形成了整套規(guī)范措施,。“大山櫻”的成功培育和養(yǎng)護(hù),改變了北京不宜種植櫻花的狀況,。(2006年4月27日《北京晚報》46版,《玉淵潭公園櫻花的本土化研究》)
▲1987年4月1日,,《北京晚報》1版
180棵“大山櫻”定居玉淵潭公園18年后,,1990年,公園改擴(kuò)建了櫻花園,,從國內(nèi)外引入29個品種,栽植總量超過3000余株,,居北方地區(qū)專類園首位,,有效地解決了花期斷檔,、花色單調(diào)等問題,。像園內(nèi)櫻花八景之一的“早櫻報春”中的杭州早櫻,不但成了不可替代的生力軍,,還是園內(nèi)春天最早綻放的品種,比適合于栽植在本地的日本觀賞品種開得還要早,,有效延長了櫻花的觀賞期。
當(dāng)“大山櫻”“山櫻”等早櫻花落時,,“八重紅大島”“關(guān)山”“一葉”等晚櫻又綻放枝頭,。同時,還有少見的綠色品種“郁金”,、姿態(tài)瀟灑的“垂枝櫻”等。而且,,晚櫻的花瓣有圓有長,,全部是重瓣,,花開時節(jié),,一團(tuán)團(tuán),、一簇簇,層層疊疊綴滿枝頭,。櫻花次第開放,,大大延長了賞花期,,從最初的四五天時間變成了一個月,。(1999年3月31日《北京晚報》5版,,《櫻花報春玉淵潭》)
如今,,玉淵潭的“櫻花版圖”已從原來的局部擴(kuò)大到全園,。每年春天,,櫻花節(jié)成為這里的特色活動,,吸引著眾多賞花人,。
環(huán)路戴上“月季項鏈”
因花期長,、開花多,,又適宜北京地區(qū)的氣候環(huán)境,從上世紀(jì)80年代后期,,榮膺市花桂冠的月季陸續(xù)開始在北京大面積栽植,真正成了美化首都的“主角”,。此后,,春季北京的色彩不再單調(diào),,無論在居民小區(qū),,還是道旁橋頭,,處處可見到一簇簇絢爛的月季。(1990年5月26日《北京日報》1版,,《市花市樹已成為首都綠化主角》)
最初,,月季只是栽植在市區(qū)主要街道,而環(huán)路多種植樹木,。從上世紀(jì)90年代起,北京陸續(xù)給環(huán)路戴上“月季項鏈”,,花開時節(jié),人們在環(huán)路驅(qū)車行駛,,美不勝收,。
▲1987年,,車公莊大街兩旁的泡桐花、黃刺梅爭芳斗艷,。 王振民攝
當(dāng)時,第一批進(jìn)入環(huán)路的月季主要種植在北太平莊,、長城飯店一帶,,以“紅帽子”“杏花村”等品種的豐花月季為主,顏色鮮艷,、花朵密集,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,。不過,雖然豐花月季花量大,,但是單瓣開花,頗顯單調(diào),,特別是給二環(huán)路、三環(huán)路的隔離帶內(nèi)做垂直綠化時,,“個子”不夠高,無法起到隔離作用,。(2012年5月25日《北京晚報》6版,《北京的月季為何這樣美》)
1995年,,園林部門在三環(huán)路沿線6處嘗試種植藤本月季,兩年后的春天首次大量開花,,引得路人紛紛駐足欣賞。新品月季不僅爭奇斗艷,,而且超長“待機(jī)”,,可從4月開至11月。它們使京城的垂直綠化由一季花“值班”發(fā)展到多季花,、多花色爭芳,大大豐富了城市景觀,。(1997年5月15日《北京日報》1版,,《花團(tuán)錦簇三環(huán)路》)
▲1997年5月15日,《北京日報》1版
北京奧運會籌辦期間,,京城集中美化三、四環(huán)路,,經(jīng)過反復(fù)試驗篩選,選中了顏值高,、花期長的藤本月季,開始大量種植,。2007年,三環(huán)路中間分車帶出現(xiàn)了月季花墻,,后續(xù)擴(kuò)大至整個三環(huán)路、長安街,、建國路、德外大街等城市主干道,、快速路以及奧運場館周邊。到2011年,,二、三環(huán)路戴上完整的月季“項鏈”,,緩解了不少司機(jī)的“路怒癥”,。“看見這么美的月季,堵車都不心煩了,。”經(jīng)常開車路過北三環(huán)的市民張蓓蓓贊道。(2011年1月31日《北京日報》6版,,《百萬株月季將為二三環(huán)路添彩》)
▲2011年1月31日,《北京日報》6版
從2014年開始,,北京每年種植的各類月季都在100萬株左右。伴隨著城市副中心的建設(shè),美麗的月季大道從城六區(qū)延伸到了通州城區(qū),。(2020年5月19日《北京日報》6版,《繽紛月季大道為副中心增色添彩》)
經(jīng)過30年的推廣種植,,被月季花帶簇?fù)淼谋本┉h(huán)路和交通聯(lián)絡(luò)線已長達(dá)300公里。每年暮春初夏,,不同色系的“月季項鏈”成為喧囂道路上最美的風(fēng)景線。一路繁花,,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情緒價值,也驚艷了世界,。
▲1992年,,燕京啤酒集團(tuán)公司綠化美化廠區(qū),被評為花園式工廠,。 胡敦志攝
“出門入園”隨處賞花景
進(jìn)入新世紀(jì)后,,賞花變得越來越容易。從陽春三月開始,,北京三季有花,家門口就有“推門見花”的好去處,。只要想賞花,隨處可見,。
“海棠花溪”大名鼎鼎。每年4月初,,元大都遺址公園5000多株不同品種、顏色的海棠花便進(jìn)入盛花期,花枝鋪陳水面,,河面映襯繁花。自2003年建成后,,去這里看海棠便成了很多市民一年一度的賞花盛事。(2002年3月29日《北京日報》8版,,《下周去賞海棠花》)
明城墻遺址公園修繕后恢復(fù)了歷史風(fēng)貌,2005年開始,,40多個品種600多株梅花陸續(xù)落戶此地。這是本市首次在城區(qū)大規(guī)模種植梅花,,紅、白,、綠、粉等顏色與滄桑的明城墻相映襯,,形成了“古城春曉”“屏展芳菲”等景致。(2007年3月19日《北京日報》8版,,《市民不出城區(qū)可賞梅花》)喜歡玉蘭的市民可以去北京國際雕塑公園觀賞,那兒種植著5000余株不同品種的玉蘭,,是北京規(guī)模最大的玉蘭觀賞園,。(2012年4月4日《北京晚報》3版,《5000株玉蘭花開放》)
▲2008年3月1日,,《北京日報》5版
順義國際鮮花港2700畝花田里種植了近百個品種,、400萬株郁金香,花開時就像為大地鋪上了一層絢爛的花毯,。在2012年第三屆郁金香文化節(jié)舉辦時,葡萄風(fēng)信子,、貝母、藏紅花等并不常見的球根花卉紛紛亮相,,再加上木屋、木鞋等元素的加持,讓人們不出國門即可欣賞到荷蘭風(fēng)情,。(2012年4月19日《北京日報》12版,《去鮮花港約會郁金香花?!罚?/p>
“一到春天,我比蜜蜂還忙,!賞花能賞好幾個月。”讓馬來西亞華人黃秀敏忙起來的正是北京各處盛放的春花,。每到周末,她和丈夫就搭乘地鐵四處賞花拍照打卡,。(2023年5月23日《北京日報》10版,《北京的四季讓人愛上這里》)
其實,,京城處處皆春色,賞花不必非去熱門公園,,一些郊野公園、城市休閑公園,,甚至家門口口袋公園里的春花也很有看頭。走進(jìn)海淀區(qū)的東升八家郊野公園,,成片的二月蘭讓人仿佛闖入了紫色的“夢幻花海”,;在樹村郊野公園,大片的連翹花沿路排開,不少市民在這里邊賞花邊鍛煉,,一舉兩得。(2023年4月5日《北京晚報》3版,,《小小公園春花也很美》)
▲2017年,,東四街道在多條胡同內(nèi)修建固定花池、花架,,引導(dǎo)居民共同美化身邊環(huán)境。 孫戉攝
除了常見花卉,,還有一些來自國內(nèi)外的“鮮貨”也為北京的春天增添了色彩,。
2012年5月中旬,房山長溝千余畝油菜花開放,,市民無需下江南便可賞江南景。紫谷伊甸園擁有北京地區(qū)最大的冰島虞美人花海景區(qū),,2000萬株花卉開放時五彩斑斕,宛若一幅油畫,。趕上節(jié)假日,每天千余名游客前來觀花海拍“大片兒”,。此外,,園區(qū)還種植了薰衣草、粉黛亂子草,、馬鞭草、醉蝶花等,,讓人大飽眼福,。(2022年4月12日《北京晚報》31版,,《70畝冰島虞美人盛開》)
截至2021年,,北京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賞花片區(qū)就有172處,分布于各區(qū),,總觀賞面積超過450萬平方米,,市民走出家門處處可見大花園。(2021年3月24日《北京日報》6版,,《172處賞花片區(qū)翹首待客》)
▲2021年3月24日,,《北京日報》6版
如今,,在家門口賞花休憩,已成為很多市民的生活習(xí)慣,。那些花園景觀,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悠閑空間,,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歷史資料:京報集團(tuán)圖文數(shù)據(jù)庫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記者:袁京
流程編輯:U072
如遇作品內(nèi)容,、版權(quán)等問題,,請在相關(guān)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(nèi)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。版權(quán)侵權(quán)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