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演員李現(xiàn)在玉淵潭公園觀鳥,、拍鳥獲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的官方認可和點贊,,引發(fā)網(wǎng)絡熱潮的同時,也將觀鳥,、拍鳥這個原本小眾的生態(tài)活動推向大眾視野,。

事實上,北京鳥種豐富,,有著幾乎是全國最龐大的觀鳥,、拍鳥群體,。通過追尋、凝望,、記錄鳥類在城市中的腳步,,這些鳥類愛好者們感受著自然對人類的饋贈,收獲別樣的體驗,,也期待著,,有越來越多人能關注、愛護鳥類,,共同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。

狀態(tài)

觀鳥拍鳥入門不難 勤奮才能常有所得

春天,動物求偶的季節(jié),。玉淵潭公園西湖上,,兩只鳳頭鸊鷉相遇,突然,,它們頭頂?shù)暮谏鸸谂钏韶Q起,,仿佛“炸毛”一般,頭部左右來回扭動,,彼此深情凝視,。一分鐘后,它們又雙雙潛入水中,,用嘴銜起水草,,隨后再次浮出水面,相互撞胸,,好似在跳一曲靈動的雙人舞……

 

這場精彩絕倫的求偶表演儀式,被蹲守在南岸邊的近百位攝影師,,通過早早架好的“600定”“800定”長焦鏡頭敏銳捕捉,,邊按動快門,邊贊嘆“漂亮”,。鏡頭外,,湖面上不時有常見的鴛鴦、綠頭鴨劃過,,偶爾還有站在隔離帶上的鸕鶿展翅……作為近日北京熱門的觀鳥地,,玉淵潭公園幾乎每天都會出現(xiàn)如此的拍鳥盛況。

陳家琦也湊在其中順手抓拍了幾張,。但作為具有十多年觀鳥經(jīng)驗的“90后”鳥類愛好者,,他此行來玉淵潭的目的,是為了“加新”(指拍到新鳥類)一種在北京不太常見的斑背潛鴨,。“上次聽說這種鴨來玉淵潭時,,改簽了飛機也沒趕上拍,。這次正在家躺著呢,看到群里有鳥友說斑背又來玉淵潭了,,就立馬跑到公園來,。”當天,他越過到玉淵潭賞櫻的層層人海,,順利“加新”,,還拍到近期熱門的“明星同款” 鳳頭鸊鷉照片。

 

看到鳥訊,,立刻出發(fā),,是近年來北京諸多“發(fā)燒級”鳥類愛好者的常態(tài)。北京鳥種豐富,,根據(jù)官方數(shù)據(jù),,北京有記錄的鳥種超過500種。由于處在候鳥遷徙路線上,,每年的春遷,、秋遷時節(jié),總會有不常見的鳥類在北京落腳,。“北京幾乎是全國觀鳥,、拍鳥人數(shù)最多的城市了。”陳家琦說,,哪里出現(xiàn)一只新鮮鳥類,,總有人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分享到“鳥友群”里后,,立馬會有很多人去追尋它們的腳步,。

“想要觀鳥,北京有很好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,,入門不難,,但需要特別勤奮。”眼下正值春遷時節(jié),,陳家琦的觀鳥日程很忙,。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,他幾乎沒停歇,,早上5點多起床,,跑去百望山等待“猛禽天團”飛過北京上空;來回100多公里,、頂著8級大風去沙河找一只中華短趾百靈,;假期最后一天,本想休息一下,,準備第二天出差,,但聽聞有白頂?,、沙?到訪樂活中堤,他又按捺不住,,趕緊驅車前往,,一口氣“怒拍”800多張……

 

“這好在是在假期,要是上班期間,,看到讓人心動的鳥訊,,又不能去時,那真是百爪撓心,。”因為不知道突然到訪的鳥兒,,會在北京“半日游”還是“一日游”,鳥類愛好者們總有一種緊迫感,。“鳥類一天中最活躍時段,,一個是日出前后一兩個小時,另一個是日落前一兩個小時,。”所以,,陳家琦經(jīng)常會抓緊上班前或者下班后的時間去觀鳥。

收獲

親近自然放松身心 別樣視角認識城市

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大二學生尤晨燁,,觀起鳥來,,也相當勤奮。“北京95%的常見鳥種,,我?guī)缀醵?lsquo;加新’過了,!”雖然僅有不到兩年的觀鳥經(jīng)歷,但尤晨燁的“成績”斐然,。由于學校地處房山良鄉(xiāng)大學城,,周末,當同學們還在睡夢中時,,他就會早早起床,,背上裝有相機、鏡頭,、望遠鏡的背包,,坐上早班地鐵,,去往京城不同的觀鳥地點,。

 

“去年5月,為了找南海子公園旁出現(xiàn)的一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——黃胸鹀,,我早上4點半就起床出發(fā),,只為在日出前到達,趕上它在剛日出后最活躍的狀態(tài),,”果不其然,,在尤晨燁拍完后不到一個小時,,這小家伙就不見了蹤影。“確實是‘早起的鳥兒有蟲吃’,。”尤晨燁笑言,。坐2小時地鐵、從南到北跨越北京城去沙河,,趕在7點剛開園就進樂活中堤,,一天轉換多個地點、在鳥兒不活躍的中午時段用來趕車……這都是過去兩年間,,尤晨燁最熟悉的狀態(tài),。

觀鳥、拍鳥到底有什么魅力,,能讓人這樣樂此不疲,?對于從大學起就開始觀鳥、如今已是多年“上班族”的陳家琦來說,,每次認識一個新的鳥種,,或與一些“老友”重逢,都讓他感覺無比治愈,。“在繁忙的工作之外,,能放下手機、放慢腳步,、親近自然,,發(fā)現(xiàn)身邊那些與我們一同生活在城市里,卻常被我們忽視,、匆匆掠過的可愛生靈,,會得到一種身心的放松。”

而對于尤晨燁來說,,觀鳥,、拍鳥則提供給他了一個認識城市的全新視角。“上大學前,,我印象里的北京,,到處都是著名景點、遍地都是高樓大廈,,直到來北京上大學,、開始觀鳥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北京原來還有這么多綠地,、城市公園,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也不錯。在這樣的大城市里,人與動物也能和諧相處,。”如今,,尤晨燁的腦海里,已經(jīng)有了一份北京鳥類地圖,,“奧森公園有‘鳥類大熊貓’——震旦鴉雀,,頤和園有雨燕,玉淵潭有花臉鴨,,樂活中堤有黑翅鳶……”鳥類停留的足跡,,引領著他走出校園,不斷探索發(fā)現(xiàn)別樣的北京,。

 

“到達這個地方之前,,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能看到什么鳥。”對于許多鳥類愛好者來說,,這種“開盲盒”般的驚喜感,,也是觀鳥、拍鳥的吸引力所在,。其實,,相較于每次都能成功“加新”,“空軍”(指并未看到,、拍到目標鳥種)的概率更高,。“但正確的觀鳥心態(tài)從來都不是功利性的。計劃中的邂逅可能缺席,,但自然總會給你意料之外的‘彩蛋’,。”陳家琦和尤晨燁都有很多次這樣的奇妙體驗。

“上次打車緊趕慢趕去沙河看一只普通夜鷹,,結果到了之后,,被告知10分鐘之前它剛剛飛走。但就在往回走時,,在地鐵站附近的橋墩下,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只我來拍了兩次都沒拍到的縱紋腹小鸮,當時真是狂喜,。”提起那次經(jīng)歷,,尤晨燁現(xiàn)在還很興奮。

在有了一次次“空軍”的經(jīng)歷后,,陳家琦還發(fā)現(xiàn),,自己對于生活、工作的心態(tài)也有了變化:“降低預期,,不過分強求,。面對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和不盡如人意的情況,,也能坦然接受,,有時候,,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。”

期待

有更多人關注鳥類 養(yǎng)成文明觀鳥習慣

作為年輕一代的鳥類愛好者,,陳家琦和尤晨燁都很熱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觀察,、記錄到的鳥類。陳家琦也會在分享的照片下,,寫上鳥類的名稱,、科屬、觀察難度,、形態(tài)特征,、生活習性等科普知識。尤晨燁還加入了一個全由北京大學生組成的“北京飛羽”志愿者團隊,,他會在周末時,,去到奧森公園,帶領大家進行公益的觀鳥導覽活動,,將自己的鳥類知識,、觀鳥經(jīng)驗進行分享。

“現(xiàn)在觀鳥,、拍鳥也沒那么小眾了,,北京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鳥類。”近幾年,,這樣的明顯變化,,讓許多鳥類愛好者都很欣喜。但隨著人數(shù)變多,,那些凸顯出的不文明觀鳥,、拍鳥行為也讓大家擔憂。

 

在陳家琦看來,,“觀鳥”和“拍鳥”雖然常常被放到一起說,,但這兩種行為其實并不盡然相同。“每個觀鳥的人,,當然也都希望能拍到清晰,、好看的鳥類照片,作為一種記錄方式,。但有些拍鳥的人,,單純是為了出片,為了出片甚至不擇手段,,誘拍就是其中很惡劣的一種,。”陳家琦說,最常見的,有人會用鐵絲拴上食物來引誘小鳥,,一方面,,這種行為會導致小鳥進食時被鐵絲扎破喉嚨,,直接死亡,;另一方面,過度喂食會讓一些遷徙途中短暫停留的鳥類,,錯誤地判斷這里的生存環(huán)境,,或者因為“貪食”脫離遷徙的大部隊,成為“迷鳥”,。

 

尤晨燁還觀察到有人為了拍攝繁殖期的鳥類,,故意去破壞鳥巢。“觀鳥,、拍鳥過程中的底線原則應該是,,不要人為干預鳥類的任何活動,與鳥類保持基本的距離,。”陳家琦進一步解釋說,,“保持距離的意思是盡可能不要驚擾鳥類,若是鳥飛走了,,不要一哄而上,、成群結隊地去追逐、堵截,,這些都違背了關注,、愛護鳥類的初衷。”

對于近期網(wǎng)上比較火熱的“打鳥”說法,,許多鳥類愛好者們也并不認同,。“‘打鳥’是指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鳥類,是攝影圈里的行話,,但從公眾傳播角度來說,,這種說法容易造成誤導。畢竟在城市里,,也會出現(xiàn)打鳥,、傷害鳥類等行為。”尤晨燁說,,近期,,西湖景區(qū)就有鴛鴦被人用彈弓擊打致死的情況。

在陳家琦分享鳥類的社交媒體賬號上,,簽名是這樣一句話:鳥類天生自由,,不一定會停下腳步等候,,而擁有一顆熱愛自然的心,會為下一次與鳥類的不期而遇制造理由,。“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,、愛護鳥類,擁有正確放松的觀鳥心態(tài),,也能養(yǎng)成文明的觀鳥、拍鳥習慣,,讓人類和自然能一直和諧地共存下去,。”陳家琦期望道。
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
記者:徐英波

流程編輯:U072

如遇作品內容,、版權等問題,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。版權侵權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52023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