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,教培界頻現(xiàn)“塌房風波”——繼考研英語“名師”何凱文因“考研成績頁面P圖”翻車之后,另一位“名師”田靜被發(fā)現(xiàn)在社交平臺上悄悄刪除了“北京外國語大學”畢業(yè)院校信息,這也被解讀為是應對此前“不敢報考研成績”的質疑,。
考研教培課程往往定價甚高,,各家機構的生源爭奪戰(zhàn)相當激烈,。各位“名師”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并曬出成績,,成了證明實力的招生廣告,。但從現(xiàn)實來看,,此招頗有一種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”的意味,。風口浪尖之上,如上述這般處理,,皆給人“此地無銀”的觀感,,反倒讓許多網(wǎng)友追問:所謂“名師”究竟有多少含金量?合著膜拜半天,,“名師”還不如我自己,?
平心而論,老師本人能考多少分和教學能力強不強,并非完全對應,。但既然機構大張旗鼓營銷的賣點是高分人設,,那最終分數(shù)平平肯定會給人名不副實之感。學生為并不存在的“光環(huán)”付出溢價,,在“名師”指導下挑燈夜戰(zhàn),,到頭來,“名師”排著隊塌房,,這樣的“被騙感”,,絕對比跟著“種草筆記”去了某些荒涼的“打卡地”,又或者因“水軍好評”買了個劣質商品,,更讓人難以接受,。
說起來,這些年翻車的“網(wǎng)紅”太多,。從披著白大褂的“專業(yè)醫(yī)生”,,到“違背祖訓”的第幾代“傳人”,從因水果滯銷而生計不保的果農,,到狂曬奢侈品大別墅的“豪門闊太”……為了蹭流量,、博關注,有些人打著各種名頭,,采用五花八門的營銷策略,,給自己立人設拉粉絲。諸如此類“睜眼說瞎話”的操作多了,,事實上抬高了網(wǎng)絡的信任門檻,,惡化了輿論空間的生態(tài)。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流程編輯:U022
如遇作品內容,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。版權侵權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