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新聞《向網絡暴力亮劍》系列微視頻,,剖析多起網暴典型事件,,倡導共建清朗網絡空間。本期推出《高考前的風暴》,,曾經因“高考百日誓師熱血演講”而被網暴的女孩,,已考入中國人民大學,,她用實力反擊傷人于無形的網暴之惡,。

高考前三個月她因熱血演講被網暴

曾經在2023年全網熱傳的“高考百日誓師演講”短視頻,演講人正是符文迪,,當時她是湖南桑植一中的一名高三學生,。視頻上網后,,引來了大量對她諷刺挖苦的評論,有的人用難聽的話嘲笑她的表情,,還有的上升到了對她精神,、人格層面的攻擊。

 
 

“經歷了網絡暴力,,相當于我的一個傷疤,,其實我不會主動提。但是很多同學都知道,,看到我了,,認出我了,他們都會問我,,你是不是那個,?我說對對,我就是那個,。”

事情過去一年多,,現在符文迪已經考入中國人民大學。由于她選的是新聞專業(yè),,平時學習和交流經常會涉及到關于互聯網傳播的話題,,聊到網絡暴力時,她也不介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法,。

 

和全國不少中學一樣,,湖南省桑植一中會在每年春季開學時舉辦高考沖刺誓師大會,學生代表誓師演講也已經是慣例,。符文迪的演講會引發(fā)這么大的風波,,她母校的老師同學也都很意外,因為當天的現場反響其實非常熱烈,。

符文迪的高中班主任田老師回憶,,當天他自己都感覺熱血澎湃,受到激勵的作用非常大,。

 

聽完演講的同學們也紛紛表示,,“學習的那種熱情也起來了,后來被網暴就覺得非?;闹?。”

“同樣是寒窗苦讀,明滅暗燈,,我們憑什么甘于人后,?同樣是披星戴月,夙興夜寐,為什么不能是我為人先,?”

“你,,那個在寒夜里仍然奮筆疾書的你,那個在每次考砸后仍然咬牙堅持的你……”

這篇演講稿是符文迪自己寫的,,正是她自己觀點和情感的流露,,“我們縣在我們市里經濟算偏落后的那種,但是其實教育更多要看自己,,這樣地區(qū)的同學只要努力了,,天資其實不會比其它地區(qū)的同學差,我在演講中想傳達這樣一個觀點,,因為我們太需要自信了,。”

 

△生活中的符文迪

“網暴的施加者不在乎你是誰只為宣泄自己的情緒”

符文迪的演講吸引了現場的一名記者肖磊,他被符文迪的演講所鼓舞,,于是將鏡頭轉向了演講臺,,網上后來流傳的視頻正是他拍攝的。

肖磊沒想到,,這條視頻很快就火爆全網,,但傳播效果卻偏離了他的初衷。

不少自媒體轉載時,,截取符文迪表情最夸張的瞬間,,或者用引爭議的標題來吸引眼球;甚至還有的制作符文迪的表情包,,在視頻里加入搞笑元素重新剪輯,。一直關注著網絡評論的肖磊,親眼見證了網暴發(fā)酵的過程,。

 

肖磊:我把她這段視頻發(fā)到網上后才引起了這些非議,,當時我是非常害怕的,怕影響到她,,感到非常內疚,。

在老師和校友眼中,符文迪是個積極樂觀,、溫柔親切的人,。符文迪校友說:“我當時看到她被網暴很震驚,我沒有想到他們對一個高中生的惡意這么強烈,。”

網絡內外,,符文迪以及她的演講得到的評價差異巨大,似乎形容的并不是同一個人,。

 

△和同學們一起踢足球的符文迪(中),。

董晨宇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,,多年研究互聯網傳播相關的課題。在他看來,,一些人僅僅看了短短兩分鐘視頻,就開始評判符文迪,,失真是必然的,。其中更有一部分人,只是把符文迪當成一個假想的符號,,來宣泄自己的情緒,。

 

家庭和學校的支持幫她面對網暴和高考的雙重壓力

即便是成年人遭遇網絡暴力,都會受到很大困擾,,何況符文迪還是一個未成年的高中生,。那段時間對她和她的家人,無疑都是艱難的,。

 

符文迪爸爸:我不理解,,就是幾分鐘的演講,你怎么就說別人長得漂不漂亮,,或是心理上不健康,?這純粹是一種誣蔑或者是傷害。你不認可她,,不鼓勵她,,但是請你們不要傷害她。

對符文迪來說,,她并不在意攻擊相貌的言論,,但是有人說她“被洗腦”“魔怔了”“是高考機器分數機器”,這才是對她最大的誤解,。

當時,,符文迪一家人也曾經想過發(fā)聲,但經過考慮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,。符文迪的媽媽說,,現實生活中別人欺負孩子,還可以去找家長解決問題,,在網絡中被欺負,,讓她手足無措。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,,開解她,,安慰她。

對符文迪來說,,有家人的支持就夠了,,“因為他們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線,他們不會倒戈”。

對于未成年人,,家庭和學校通常是關聯最緊密的兩個環(huán)境,。符文迪覺得,當時從這兩個環(huán)境之中感受到的支持,,對她是很重要的,。

 

這次網暴還有一個特殊之處,就是發(fā)生在高考臨近的特殊時期,。符文迪當時要面對的,,實際是網暴和高考的雙重壓力。

如果符文迪的高考成績不理想,,網友也會以此為噱頭,,符文迪的壓力也隨之而來:“我當時有一種‘一定要讓自己做得很好’的壓力,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困擾,。”

從網暴發(fā)生到高考結束的100天,,對符文迪來說既短暫,又漫長,。高考結束的那天,,她感到如釋重負,無論最后成績怎么樣,,她都覺得,,面對雙重壓力,自己做得還不錯,。

當符文迪走出考場的時候,,有一個她沒想到的人在外面等著她,是拍攝視頻的肖磊,。他沒有帶攝影器材,,只帶了一束鮮花。

 

身為網暴親歷者她說要對網暴傷害給予重視

董晨宇分析,,正是因為現實世界對符文迪的保護,,才讓她沒有受到太大影響,讓她可以去抵御互聯網世界可能帶來的惡意,。從這個案例來講,,符文迪是非常幸運的,同時也希望未來未成年人受到網絡暴力后,,可以得到類似的待遇,。

 

回首那場風波,符文迪也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。她講述,,有不少同學也曾經遭遇過不同形式,、不同程度的網絡暴力,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周圍的世界里得到足夠的支撐,。正因為這樣,,在網絡世界里遇到困擾時,不少同學選擇不告訴家長和老師,。

“我從10歲可能就已經經歷過這種網絡上的語言暴力,。”

“我只是一個群里面的幾個人罵我,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去回應他,。”

“他那時候還發(fā)了一張帶刀子的一個圖片,那個時候我才初一初二,,還是覺得非??只藕涂植馈?rdquo;

“我之前其實有跟我父母稍微提過一點點,,但是他們的觀點是屬于那種,,就是說你把手機關掉,不去看它不就行了嗎,?”

“這方面東西就不會敢跟他們講,,因為知道他們對于這方面是排斥的。”

“我爸爸也經常跟我說,,說女生的內心一定要強大,,你不能因為別人說兩句你,懂吧,,就會覺得很沒有用,。所以面對這種事情,我有時候表面會裝作很無所謂,。”

作為網暴親歷者,,符文迪希望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大家,一定要對網暴的傷害給予足夠的重視,。“經歷網絡暴力的人肯定是需要幫助的,,它比生活中的壓力還要特殊。一定要意識到,,對網絡暴力感到傷心甚至絕望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,。”

 

符文迪最終以645分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。開啟了大學生活的她,,并沒有因為曾經的網暴而排斥互聯網,,也沒有因此而排斥媒介。相反,,她選擇了新聞專業(yè),。

這聽起來雖然很戲劇化,,但或許也給了她一次機會,讓她能夠更加審慎地去看待媒體媒介,,倡導更加客觀的標準或規(guī)范,,讓發(fā)生在她身上的事情進一步減少。

 

2023年9月,,“兩高一部”聯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》中,,將針對未成年人實施的網絡暴力列為從重處罰的五種情形之一。除了法律的支撐,,在迎戰(zhàn)網絡暴力上,,社會、學校,、家長等各方也還有很多事可以做,、需要做。
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

流程編輯:U022

如遇作品內容,、版權等問題,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版權侵權聯系電話:010-85202353